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院召开实验室平台建设交流研讨会
时间:2025-06-20  阅读:

6月19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平台建设交流研讨会在学院召开。院领导班子、省部级基地负责人、校级机构负责人及系所主任等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实验室平台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会议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教授主持。

聂军院长主持开场时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共识谋划实验室平台建设。他强调要立足新技术背景,推动经管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加强数据库建设和成果转化,在应急管理、行为科学等领域形成特色。会议将重点讨论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整合资源、运用新技术创新研究范式,打造新型科研平台。

主题汇报环节,副院长孙祥教授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介绍,通过对比全国经管类国家级示范中心的数据,他分析了中心在硬件设施、数据库资源、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在教学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规划,未来将通过智慧化升级、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及跨学科资源整合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

副院长黄敏学教授聚焦科研与智库支撑平台与实验室建设思路,对标全国高校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情况与创新实践,深入剖析学院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四梁八柱”挑战,提出了“凝魂聚魄、强肢壮体、聚数汇智、筑地夯基”四大路径。他强调实验室建设需对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标准,整合多学科资源,构建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平台。

专题分享部分,范如国教授重点介绍了应急管理部灾害链监测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在科研、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及实施计划。他提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融、观、管、防”一体化灾害链监测体系,解决城市灾害管理中数据孤岛、跨部门协同难等痛点,为智慧城市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魏立佳教授重点介绍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为科学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展示了基于微信的行为实验研究云平台。该平台有效解决学术资源获取难题,为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他提出未来将联合企业、医疗系统等打造“人工智能与经济转型实验室”,推动行为经济学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

自由讨论环节由黄敏学副院长主持,与会人员围绕学院实验室平台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学科带头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国安教授系统回顾了我院实验室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指出“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是我院的传统优势。强调实验室建设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建议建立“学院主导、系所协同、教师参与”的共建机制,同时创新校友合作模式。副院长刘林青教授结合国际前沿趋势提出,数据资源建设要体现“三个结合”:基础数据与特色数据相结合、国际标准与本土需求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相结合。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振教授提出实验室建设三点建议: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进实体化运作、引入市场化机制。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则强调要打造特色数据库,通过高端论坛和智库报告提升影响力。建议建立“学术委员会+执行团队+技术支持”的组织架构,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

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燕萍教授提出了“区域赋能”理念,主张将实验室建设与国家区域战略深度结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冕教授提出实验室建设要明确亮点和特色,优化数据库采购策略。

学科带头人、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所长李青原教授强调,实验室平台建设必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议整合学院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数据库,同时注重实体化运作和市场化机制,以提升平台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平台处副处长(挂职)冯志轩教授强调学校将重点支持实验室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指出,申报国家级实验室必须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强化资政建言功能,同时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徐丽芳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锴副教授、组织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寿志钢教授、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邹镇涛副教授等科研机构负责人和系所主任一致认为,数据库建设是核心突破口,需采取“按需采购+自主开发+政企合作”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建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搭建公共展示平台,争取学校经费与校友支持。

黄敏学副院长在自由讨论环节总结时指出实验室建设需对标国家重大需求、产出成果,还要借助与企业、政府的长期深度合作获取数据库等资源,且要以学院为主开展交叉融通。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建立需求调研机制、完善资源共享平台、制定激励保障政策。

最后,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作总结发言。她强调,实验教学科研资源需整合,科研成果要进一步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同时要调动更多老师积极参与。她指出,学院后续将成立专班开展规划,聚焦国家急需领域,以建设国家级实验室为目标进行整合,分批建设并与重点研究方向相结合。希望通过公共平台展示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院将收集意见,分步实施,借助与政府地方合作机遇,支持教师诉求,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向更好方向发展。

(通讯员:唐嘉璐、熊曼君;审核:黄敏学)

Baidu
map